“国家队”的量子计算发展到什么水平了?_台比特_能力_芯片
从“祖冲之号”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的成功研制
到国产量子芯片“骁鸿”的问世,
在科研人员的不懈攻坚下,
中国的量子科技领域捷报频传。
从量子密话密信用户规模日益增大到
量子城域网、量子云印章应运而生,
量子科技正逐步来到我们身边。
在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,
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全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
超导量子计算机“天衍-504”
以及“天衍”量子计算云平台最新进展。
“天衍-504”正式发布,刷新国内纪录
在当今的信息时代,
计算机技术已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。
经典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
我们能够在瞬息之间处理大量信息。
展开剩余90%然而,随着对计算能力需求的不断增加,
传统计算机的局限性日益显露。
量子计算机的出现
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
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,
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,
具有突破经典算力瓶颈的巨大潜力。
不同于经典计算中以比特作为基本数据单位,
每个比特只能表示0或1这两种状态,
量子比特作为量子计算的基本单位,
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中,
在同一时刻可以代表0、1,
甚至是它们的某种组合状态。
如果一块传统芯片能存储n个数据,
那拥有同样量子比特数量的芯片,
可以存储2的n次方个数据。
通过量子门操作对量子比特进行状态控制,
并依赖量子叠加和并行计算能力的发挥,
最终通过量子纠缠和量子测量
来获取可靠的计算结果,
实现计算能力指数级的上升。
中电信量子集团在国家实验室的指导下,
联合控股的国盾量子,
基于“骁鸿”芯片,
研发出国内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
——天衍-504,
这标志着中国电信已经具备了
领先的量子计算机制造和交付能力。
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,中电信量子集团代表中国电信正式发布“天衍-504”超导量子计算机
在研发过程中,
中电信量子团队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,
在系统集成方面,
“天衍-504”将
超导量子芯片、稀释制冷机、
低温低噪声与室温电子学控制系统以及软件系统等
多个复杂系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,
形成一个高效、稳定、协同的整体;
通过采用先进的集成技术和方法,
成功地解决了系统间的兼容性、
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系统稳定性等关键问题,
大幅提升量子计算机系统的集成规模。
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量子计算机的性能,
也为未来的系统集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量子比特数是衡量量子计算机中
可编码用于计算的信息量,
决定了可解决问题的规模。
更多的量子比特意味着
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。
“天衍-504”量子计算机搭载的
量子计算芯片“骁鸿”具有504比特,
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。
打造量子计算云平台,构建量子计算产业生态
近年来,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
不断加速推进量子相关的战略布局,
量子计算与相关产业已成为
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高地的重要领域。
除了硬件方面的突破,
培育建立完整的产业生态同样至关重要。
依托量子计算云平台开展
量子计算应用探索和产业生态建设
已成为行业共识。
2023年11月,
中国电信发布“天衍”量子计算云平台,
是全球首个具备量子优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台,
通过“天翼云”超算算力和
176个超导量子比特算力的融合,
为各类用户提供便捷简单的量子计算服务。
“天衍”量子计算云平台详情介绍
当前科学界把量子计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:
第一阶段是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,
我们当前已实现这一目标,
如中国的“九章”
“祖冲之号”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,
在某些特定问题上的计算能力
已经远超经典超级计算机。
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实现专用的量子模拟机,
可以应用于组合优化量子化学、机器学习等特定问题,
来指导材料设计、药物开发等。
随着“天衍-504”量子计算机
接入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,
标志着我们已迈入量子计算发展的第二阶段。
第三阶段是在实现量子纠错的基础上,
构建可编程通用量子计算机。
由于技术上的难度,
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
需要产学各界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间
凝聚合力,积跬前行。
“天衍”云平台实现了
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。
由一台24比特、两台176比特
和一台504比特量子计算机
组成了国内最大的量子计算集群,
并提供了5类运算性能世界一流的
高性能仿真机和Cqlib量子编程框架,
能够提供量子真机计算、量子仿真计算、
超量融合计算、在线编程等核心能力,
为化学、气象、机器学习、医药研发
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。
全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——天衍-504
“天衍”量子计算云平台还为量子计算从业者
和爱好者提供了专业的开源社区和学习平台。
目前,国内已有多个量子计算基础软件团队
将其开发的量子算法、人机学习框架、
量子算法库等功能分批放至“天衍”量子计算云平台上。
自2023年11月数字生态大会发布以来,
已有来自海内外50多个国家、超1200万访问量,
实验任务数超过60万个。
布局新兴产业,勇当量子产业国家队
量子产业是基于量子信息技术
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
已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、
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。
作为最早布局量子信息产业的“国家队”,
中国电信在量子计算产品和服务方面
已取得显著成效:
推出自主可控的天衍系列量子计算整机交付和运营,服务于四算融合新型算力中心;
基于“天衍”云平台提供多类型量子算力供给,服务于高校和研发机构;
在教育、气象、电力、AI等领域开发量子计算应用方案等。
如今,中国电信加快推进
量子通信产业化和量子计算实用化,
取得了丰硕的创新实践成果。
在科技创新方面,研发国内首个融合QKD的分布式密码系统等一批原创成果。
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构建了涵盖量子密钥分发网(QKD)、量子密钥资源池和量子密钥管理平台的“一网一池一平台”,积极推进重点城市量子城域网建设。
在产业发展方面,构建“DICT+量子”产品体系,打造了一批应用示范,量子密话密信用户规模突破百万。
在生态合作方面,收购科大国盾量子股权,联合24家单位组建量子通信创新联合体,积极推动量子产业集聚发展。
量子科技,赋能未来。
中央企业坚定不移
走在量子产业发展应用前沿,
与产业链各方共同推动
量子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,
努力为推动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和
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发布于:甘肃省